刘国恩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
简介:刘国恩,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。刘国恩目前担任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,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,在刚刚结束的2020年《国家药品目录》调整中,担任药物经济学测算专家组组长。
医保谈判专家打开推荐价格信封像奥斯卡颁奖
澎湃新闻:在《国家医保目录》调整的评审中,药物经济学如何发挥评价作用?
刘国恩:
澎湃新闻:您提到谈判药品的推荐价格,这个是如何计算出来的?
刘国恩:
澎湃新闻:那么,最终谈判组掌握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?
刘国恩:
他们首先需要尽可能把谈判价格的起点控制在推荐价格上浮15%以内
40位药物经济学专家大都来自学术界
澎湃新闻:此次《国家医保目录》调整中,药物经济学测算工作历时多长时间?具体工作是如何开展的?
刘国恩:
澎湃新闻:40位专家是如何构成的,有企业代表吗?
刘国恩:
我们参与评审的40位专家,都没有直系亲属在药企工作,这是基本要求
澎湃新闻:您是第一次参与《国家医保目录》调整评审,让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?
刘国恩:
会与企业沟通并听取反馈
澎湃新闻:评审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分享么?
刘国恩:
药物经济学评价需要药企提供更多准确材料
澎湃新闻:在进行评价过程中,您遇到了哪些压力或者难点?
刘国恩:
澎湃新闻: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情况?
刘国恩:
澎湃新闻:相比较而言,国外企业在材料申报、药物经济学研究开展等领域会好一些么?
刘国恩:
澎湃新闻:对于提高药企提供药物经济学评价材料的质量,您有什么建议?
刘国恩:
罕见病药的药物经济学评价非常难
澎湃新闻:2020年天价罕见病药也曾引发讨论,从药物经济学来说,您如何看待罕见病药进《国家医保目录》?
刘国恩:
《国家医保目录》遴选要保留竞争性和可选择性
澎湃新闻:在《国家医保目录》遴选中,市场价格机制如何发挥作用,医保部门又该如何选择?
刘国恩: